“标准福州话” 存在吗?——福州话一些概念澄清
福州话一些概念澄清(万物)
(主要是平时一些人老爱说什么标不标准,正不正宗之类,在这里澄清这些概念,也为了防杠。 我之前在微信笔记写的。)
首先,不要拿“标准不标准”“正宗不正宗”去评判郊县口音,非常不礼貌,不尊重他人(福州市区很多老人和一些年轻人有这种固有观念),人家当地就是那样的读音,没有问题,不要把所谓“福州腔”强加给别人。
我们要说的是“狭义福州话”和“广义福州话”,他们说的当然也是“福州话”(原来古代都属于福州府),是“广义福州话”,学术界的“闽东语侯官片”就是“广义福州话”。
而“狭义福州话”大概就是 福州原来五区再加闽侯很大一部分(大概是古代闽县侯官县一带)人的口音。
既然要评价一个人“福州话”(狭义)水平高低,肯定有一个所谓大概的“标准”,不然你凭什么说别人说得好还是不好呢?
好了,那这个所谓的“标准”怎么定义呢?
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在我们心中福州话说得很好,说得很地道, 说得拉拉酥的那一批人(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居多,年轻一代也有)他们发音、用词和语法的“最大公约数”,用“最大公约数”来形容,大家可能就比较好理解了,一般福州话词典也是大概以此为大致标准来收录(当然字典有些音可能会推崇实际没多少人说的老派发音,有点脱离实际情况)。
其实郊县“广义福州话”也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当地话说得最好的那一批人发音用词语法的“最大公约数”为所谓“标准”。
以上这些其实都有点“理想化”或者说不切实际,不具实操意义,最有实操意义的所谓“标准” ,就是以你父母长辈为标准,你的发音是不是跟你父母长辈一样,或者说达到了他们的几成水平。如果有人说你所谓不标准,回去听听父母长辈的发音这就可以了(如果觉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辈都太遥远了,那就以你父母为标准就行了)。
如果遇到一些人发音和用词 ,不是我们常见的发音 ,我们也不要轻易说人家“不标准”,先反思是不是自己水平不够,没听过,可以去查字典或询问他人,再确定一下是不是年轻人读错了,让他去问问家里人,如果人家家里一直这么读,那也不能说人家“不标准”,可以说他发音“不是主流发音”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