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小满
板块一:福州与小满相关的熟语,谚语,童谣,诗词
熟/谚语:
【立夏小满,江满河满。】形容立夏到小满这段时间是闽江汛期。陈泽平《福州方言熟语歌谣》
【阿蛦叫,荔枝红】指福州夏初蝉鸣时分就是荔枝熟的时节。(非特指小满,但属初夏范畴,故也放入)
板块二:民间故事、传说
**小满涵义:**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个物可能是江河水满,也可能是夏熟作物的成熟)
**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来自南方海洋的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带交汇,这时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正如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了,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对于长江以南地区来说,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满”,是指雨水之盈,小满时节雨量大,江河至此小得盈满。
板块三:福州和小满相关的食物
(未确定是否为福州特色)
苦菜:《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做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苦菜遍布全国,在虽然在各地的称呼有所不同,但其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却是一致的。
苦菜的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并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久服可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来治疗热症,古时人们还用苦菜醒酒。
所以,在小满时节吃人们喜欢吃苦菜,将苦中带涩、涩中带甜的苦菜,用各种烹饪方法处理,或凉拌、或腌制、或热炒,调剂口味的同时,也对夏季的热症有一定的应对作用。
**凉茶:**以蒲公英等为代表。
板块四:福州和小满相关的习俗
没有查到特指“小满”期间的活动,先把范畴上属于“夏初”(立夏后到端午前,大致在小满前后)的活动列举如下:
**餐荔会:**福州童谣中唱“阿蛴叫,荔枝红”,指的是夏蝉初鸣荔枝熟的时节。福州荔枝久负盛名,有元红、山枝、金钟等数十种名品。福州古荔以西禅寺的“天洗碗”最为著名,过去每年小暑荔枝成熟季节,西禅寺均举行“开园”仪式,寺僧以荔枝招待宾客。西湖附近的余府巷的“亮功红”、环碧轩的“绿荔枝”、豹屏山的“洞中红”等也都很有来头。福州人热爱荔枝,是荔枝的知己,明代福州还有专门举行以吃荔枝为主题的集会,称为“餐荔会”。
**茉莉花茶&听评话:**夏天也是福州茉莉花盛开的季节,古时妇人以簪茉莉花为时尚。城内外各地的书场、戏园、茶摊,也处处都散发着茉莉花茶的香气,这里都设茶座供应茉莉花茶,夏季生意火爆,大家来这里听曲休闲、讲论时事。清代民国时期福州书场众多,著名的“陶陶园”在南台铸鼎环(今学军路),临池凉荫,环境极佳,盛夏时节许多附近商人在这里听书休憩,谈论市场行情等等。许多书场往往设在庙宇中,比如法师亭书场、白龙庵书场、关岐巷关帝庙书场等,书场设讲书高台,台下阴凉之处设竹榻供人听书,这些庙宇树荫覆盖,所以夏日讲书尤为盛行,昼夜场次不间断。
**凉风会:**在炎热的夏天,旧时福州人还会举办“凉风会”,“凉风”在福州话中是“乘凉”的意思。凉风会的成员都是男子,大家轮流做东组织,通常去僻静的场所或者山中寺院,宴饮聚会,纳凉消遣,还有听评话、玩麻将、下棋子等等活动,过去的三县洲(江心公园)就是一个开展凉风会的绝佳场地。福州曲艺艺术家陈竹曦曾回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福州的金店帮、绸缎帮、医药帮,乃至律师公会都举办过夏令凉风会。当时,这些行会的凉风会上,都聘请福州评话“女三杰”之一的陈艳芳,专讲时事评话《剑翘三刺孙传芳》,红极一时。
(以下非福州特色)
在小满节气这天,人们通常要祭三神、祭蚕神等。
祭三神
小满有“动三车”之说,这三车指的是叫水车、牛车、丝车。 “祭三神”则指的是,在小满时节,祭祀掌管这三车的神灵,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相传,“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要举行祭祀仪式。在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供品祭拜,而且还要特地准备白水一杯作为祭品,祭时将水泼入田中,祝水源涌旺。
祭蚕神
小满节相传为蚕神诞辰,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也很热闹。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是宝,及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这个节日便充满着浓郁的江浙地方风情。
板块五:画面的建议与方向
以晴日蓝天(可加白云)为背景,以金黄麦穗丛为前景(呼应小满的夏熟作物成熟饱满)鸟仔倒挂在其中一根麦穗上或在麦穗上荡秋千
或以蓝色江水为主调,画鸟仔悠闲漂浮水面或冲浪(呼应小满的江满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