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处暑
板块一:福州与处暑相关的熟语
福州城区熟语(网络搜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719943917202648&wfr=spider&for=pc)
【处暑一过脸觑厝】:意思是夏天的时候太热,人们多离家往鼓岭、雪峰等山上避暑。到了处暑节气,天气开始凉快了,大家脸向着家的方向看,要从山上回家居住了。
板块二:民间传说和故事
1. 关于处暑的传说——祝融魂魄:
祝融是炎帝的儿子,精卫的长兄,以“光照万方”深得部族内外的爱戴。
最初,精卫因贪玩,东海溺亡,炎帝悲伤过度,无心政务,逐渐把部族权力交给了祝融。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合并后,祝融被封为火神,主理火正和夏季,成为炎黄部族最主要的大臣之一。
在黄帝其他大臣的配合赞襄下,祝融威信日隆。水神共工嫉恨祝融,心中不平——“水火都是人们离不了的,为什么人们亲近祝融,而无视我的存在?!”于是共工公开向祝融挑战。两人各使神通,杀得天昏地暗,共工战败逃奔,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塌地陷,尸横遍野。
黄帝迫于部族长老的压力,含泪下令处死祝融,祝融也深悔自己的鲁莽给天下带来的灾祸,于是请求黄帝留存自己的魂魄,寄托于莲花之上,沿河漂流,召领死难的亡灵,以赎罪孽,黄帝应允。
因祝融主理夏暑季节,所以处死祝融的这天就被称为“处暑”。处暑当日,人们到河边燃放“河灯”,恭请祝融魂魄于莲花之上,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723807767450727&wfr=spider&for=pc)
2.祝融赠火:在我国上古神话经典《山海经》中,火神祝融是掌管火和夏季的神明。在人类不会使用火的远古时期,人类只能生吃食物,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还总是遭到猛兽的攻击,生存环境十分艰难。见此情景,祝融非常同情,于是通过“雷击”的方式,把火种带到人间,赠予人类,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有了火,人们学会了用火煮熟食物,吓退猛兽,避寒取暖,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因此为人间带来火种的祝融,成为了受人敬仰的神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725083718945311&wfr=spider&for=pc)
3.水火大战:同一时期,东海水神共工却因性情暴躁,喜怒无常,经常水淹人间,成为人们谈之色变的“凶神”。祝融赠火帮助人类的事触怒共工,二神因此大战。这一战可谓打得昏天暗地,最后共工不敌祝融败退而逃,祝融乘胜追击,共工却在逃跑中,撞倒了天柱不周山。不周山是天地的支撑,失去支撑,导致天塌地陷,无数生灵横死。二神因此被下令处死。
因为祝融掌管夏暑季节,处死祝融的这天,就被称为了“处(chǔ)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725083718945311&wfr=spider&for=pc)
板块三:福州与处暑相关的食物
1.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味道清甜、口感软糯,还可以清解夏天时口腔的粘腻之感。(https://www.sohu.com/a/412201977_120364295)
2.。“处暑”到了,“避暑”也就随之结束,老一辈的福州人在这个节气后就不会选择喝凉茶,而是选择吃龙眼,他们喜欢用龙眼煮粥喝。这样的粥即有大米的粘糯香甜,又有龙眼的天然果香,老人小孩对此都爱不释手。(https://www.sohu.com/a/412201977_120364295)
处暑时节正是福州龙眼成熟的时候,福州以前种植很多龙眼,本地的龙眼遍布城乡,清甜而且价廉,人们喜欢吃龙眼以进补。福州民间以前常把龙眼剥皮后,用米汤冲热吃,也有调稀饭吃,更多的是佐调“白丸子”(糯米磨制的)吃。然后把龙眼核串起来挂在孩子脖子上玩,就是所谓的“八月龙眼串素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719943917202648&wfr=spider&for=pc)
板块四、福州和处暑相关的习俗
1.郊游迎秋。处暑做为二十四个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到了则说明秋天也不远了。这时候就正是人们外出郊游、欣赏景色的大好时光。既不会有夏天闷热之感,也不会有深秋的萧瑟之状,就连看云也变得可爱生动。(https://www.sohu.com/a/412201977_120364295)
2.放河灯。河灯又叫莲花灯,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小说或者电视剧里面的情节,但两者也确实相差不远。平静无波的河面在娇娇月光的映衬下更显得宁静深邃,盏盏闪着柔光承载这祝福喝希望的莲花灯漂泛其上,更衬出中元夜的温柔。(https://www.sohu.com/a/412201977_120364295)
3.举行渔节。这项活动能够更多的体现在沿海渔民的处暑时节,对于他们来说,处暑即是丰收的象征。每年处暑时,沿海的渔民们都会举行渔节,既代表了他们对于大自然馈赠的感恩又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果有幸恰逢处暑前后您去海边游玩,可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好的活动。(https://www.sohu.com/a/412201977_120364295)
4.处暑前后,福州民间会有祭祖和庆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者“做半段”。过”七月半“福州各地时间不一,大致从七月十三到七月十八。据说宋末元兵南攻,为了避兵干扰,因此”七月半’并不都是在七月十五过,各村时间不一样。 做“半段”时,家家户户都宴请许多亲朋好友,请客越多越风光,不收红包的,都免费吃。有的村庄邀请剧团演戏或讲评话等活动,非常热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719943917202648&wfr=spider&for=pc)
5.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https://m.gmw.cn/baijia/2020-08/20/1301479487.html)
6.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 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 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https://m.gmw.cn/baijia/2020-08/20/1301479487.html)
板块五、画面建议与方向
画面以黄绿相间的树叶,以及太阳虽大,但感觉凉爽,并不燥热。在处暑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开始有了秋高气爽的感觉,尤其是在雨后,人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天气转凉。可以跟据上述的相关习俗作画,例如在夜晚放河灯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