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秋分
第一板块:福州话熟语歌谣
1.民间熟语
【白露秋分下,一夜冷一夜】白露过后,北方冷空气南下,由于夏天刚过,地面贮存的热量还较多,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气温上什很快,人们感觉还较热。 但到了夜间,地面的辐射热选速向大气扩教,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所以感觉一夜比一夜凉。(选自《福州方言俗语歌谣》第18页)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春分秋分这两天的太阳直射与赤道,全球日夜同样长。(选自《方言俗语歌谣》第26页)
第二板块:福州的秋分习俗(以下习俗古时全国农村地区都有,未找到福州特有的秋分习俗)
【秋祭月】自古以来,民间流行着“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所以秋分曾经是“祭月节”。但是由于历法的推算,秋分这一天在农历八月中不固定,而且节气交替之时往往容易变天,阴晴不定,所以通常会遇到没有月亮的时候,而祭月无月显然是非常不吉利的。因此到了后来,人们便将祭月节改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了。据记载,秋祭月的习俗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时至今日,我国各地仍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当然各地的祭月仪式也因当地的习俗而各有不同。(https://www.baidu.com/link?url=R1o1kmacCKThCvYATXw-7AYSSSa5eJowsG2KzpMZ0BzLAMwmlXBGreShANeApam0-x0ulxB8NeRGTKiV-DlffnjApSGbqIxH2NdMOFQ52_&wd=&eqid=d95976050005e5e50000000662792f40)
【秋分竖蛋】很多人都知道有“春分竖蛋”的习俗,但是民间更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在秋分之日,同样也很容易将鸡蛋立起来。这个习俗据说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具体做法就是,选择一个表面光滑,体型匀称,并且刚产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立住。当然成功不易,失败了也不要气馁。秋分竖蛋这个习俗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和生育的敬畏之情。明天就是秋分了,家长们不妨带着自家的小朋友一起来试验一把吧。
【送秋牛】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
(https://baike.baidu.com/item/秋分/9379#reference-\[4\]-5833491-wrap)
第三板块:福州与秋分相关的美食
【螃蟹/大闸蟹】秋分前后是各类螃蟹最为肥美的时候,也是大闸蟹在福州集中上市的时候。“秋分食蟹忙”"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九月圆脐十月尖。"说的就是,当秋风吹起,象征秋季的菊花盛开了,也就到了吃螃蟹的时候。此时,螃蟹大量上市,蟹黄最为肥美且最滋补的时候。"九月圆脐十月尖"是说农历九月要吃圆脐的母蟹,蟹黄最肥最多,农历十月吃尖肚的公蟹,此时蟹膏丰腴鲜嫩。
(https://me.mbd.baidu.com/r/FTg79ugCXu?f=cp&u=a55a1c04df9ddd68)
【秋菜/苋菜】因为在这个时候苋菜基本上也都成熟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吃是非常的合适的。并且它里面的营养元素也是非常的多的,比如说它里面就有很多的胡萝卜素,这种东西对于我们的人体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且里面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https://3g.163.com/dy/article/GKJPH17J05248K9Q.html)
【汤圆】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
(http://shzs.xjzsks.com/jiejiari/25509.shtml)
备注:以上均为南方农村地区共有,未找到福州特有的秋分饮食习惯。此外,网络上还有秋分吃芋饼的习俗。但是目前查找到的资料显示,秋分吃芋饼多为北方习俗,因此没有收入。另外,福州地区到了秋分时节,果子特别多,有柿子、晚熟的龙眼、柚子、金橘、荸荠等,还有湖里的棱角和新藕都开始收获。因此水果类也是秋分前后比较常吃的。
第四版块:与秋分相关的民间典故与传说
【祭祀月亮】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第五版块:画面构想
背景上使用夜晚乡村的场景,要素通过背景中的月亮引入秋月旧俗。以螃蟹和秋菜为主要元素,着重体现丰收色彩。